在线播放和下载:
合唱 | ||
四声 | 下载 | |
女高 | 下载 | |
女低 | 下载 | |
男高 | 下载 | |
男低 | 下载 | |
伴奏 | ||
四声 | 下载 | |
女高 | 下载 | |
女低 | 下载 | |
男高 | 下载 | |
男低 | 下载 |
本首圣诗由网上圣诗班 (南京)录制
简介(一)( 孙志蓬 提供 )
把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他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腓3:21
这首诗的词作者该隐(Thomas H. Cain 1931-2003),生平暂无资料。本诗歌词共有三节,从其主要内容来看: 第一节:“我众今走向大斋反省路”,大斋期提醒我们:这是省察与悔罪的节期,教会应藉着真诚的懊悔与委身,回归与主同行的旅程。 第二节:歌词与《加拉太书》2:20经文的精意相同,“同死又同活,得主新生命”。 第三节:根据《哥林多前书》15:20的宝贵应许,因此,“在父荣光里,众灵必苏醒”。 本诗集将该圣诗列为“救主耶稣.行迹”栏;“教会周年节期”列为“预苦期”参考用诗。 在预苦期,即大斋期(Lent):是以圣灰日(Ash Wednesday)开始,以复活节开始的前一天结束,共40天,是复活节的预备期。在新约时代基督徒就开始的一个教会传统,就是在复活节前通宵禁食祈祷之后,在复活主日为慕道友施洗,接纳新信徒。全体信徒参加并与新信徒一同读经、赞美,借此机会重新告白他们的信仰。施洗之后,新的信徒一同恭守圣餐。 到了第4世纪,这个复活前的灵修活动延伸到第三天,就是礼拜四的濯足日(MaundyThursday),受难日(Good Friday)和复活前一天。后来教会发现只用3天灵修、准备心灵是不够的,特别是用这段时间来预备要接受洗礼的新信徒很不够。因此,教会将它延长到受难周前的40天。渐渐地,预苦期就成为信徒灵修、思念主爱世人、重新建立与主甜蜜关系的灵修节期;并藉着礼拜、灵修、读经、祈祷、禁食、施舍救济、帮助贫弱、服务桑梓等等落实在信仰生活中。预苦期的节期色为紫色,象征着尊贵与悔罪,教堂圣台的桌布,牧师的圣带,诗班的袍领应均为紫色,以提醒我们一同进入基督的苦难,忏悔自己的过错与主同行。 我们扪心自问:预苦期这段日子里是怎样生活的?当我们依然我行我素,吃喝玩乐的时候,就是对主的全然藐视,正如以赛亚先知所说的:“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赛53:3)” 曲调是刘易斯.布儒瓦(Louis Bourgeois,1510-1561)于1551年为《日内瓦韵文诗篇》第124篇所谱,所以至今仍称为《旧124篇》。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谁是《日内瓦韵文诗篇》曲调的作者,莫衷一是。但欣慰的是,目前可以很确定地说,这本《韵文诗篇》大部分的曲作者为加尔文的同工布儒瓦。他1510年生于法国巴黎,笃信加尔文主义 ,因此1541年迁往日内瓦作瑞士的公民直到1557年。起初在圣彼得堂领唱,1545年任唱诗班主任。1542年,加尔文派他为马洛(Marot)和比乍(Beza)的《韵文诗篇》作曲,布儒瓦随即发现这位宗教改革家对教育、音乐,和对神学的观念抱同样的肯定。加尔文反对任何音调的和声,要求所有的诗歌应同音齐唱,每一字每一音节只配一个音符。因为布儒瓦不相信用和声来美化一个音调会使会众远离上帝。随即为若干杰出的曲调配上和声,同时决定一些曲调假如加以改动,必更具感染力。可是经他修订的曲调遭受非难而竟被监禁。后经加尔文调解获释,继续工作,专心整理日内瓦教会与其著名的领袖所交代的音乐蓝图,为《韵文诗篇》提供适当的曲调。有的从德国,有的从非宗教的原始资料整理改编。著名的《旧100篇》(第649首《三一颂》)就是他的作品。他获得成功,且不说这样的改编困难重重,在全部125首曲调里面,85首最后的体式都由他单独负责完成,其困难就可想而知了。他的事略,参阅第649首《三一颂》。 该曲由道格拉斯(Charles W.Douglas)配上和声。这首诗歌如同恳切的祷告,速度不宜快。 歌词由补充本编译组2008年译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