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靠主耶稣的宝血         (Nothing but the Blood)

在线播放和下载:

合唱
四声 下载
女高 下载
女低 下载
男高 下载
男低 下载
伴奏
四声 下载
女高 下载
女低 下载
男高 下载
男低 下载

本首圣诗由网上圣诗班 (上海)录制

歌谱:1. 四声五线谱             2. 四声部简谱     

简介(一)    《摘自网页》

惟靠主耶稣的宝血         选自《教会圣诗》第202首
Nothing but the Blood

作者罗伯特·洛瑞(Robert Lowry, 1826-1899,  )于1826年3月12日出生于费城。他对音乐的热爱自幼便显露出来。孩提时代,他就喜欢玩弄各种乐器。十七岁时,他加入了费城第一浸信会,并很快成为主日学校的活跃成员,担任教师和唱诗班成员。

二十二岁时,他投身于神职工作,进入宾夕法尼亚州刘易斯堡大学学习。二十八岁时,他以班级最高荣誉毕业。毕业同年,他开始从事神职工作。1851年至1858年,他在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担任牧师;1859年至1861年,在纽约市担任牧师;1861年至1869年,在布鲁克林担任牧师;1869年至1875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刘易斯堡担任牧师。在刘易斯堡担任牧师期间,他也是该大学的纯文学教授,并于1875年获得荣誉神学博士学位。

随后,他前往新泽西州普兰菲尔德,担任公园大道教堂的牧师。在这两个领域,他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劳瑞博士是一位拥有非凡管理才能的人,一位极其优秀的传教士,一位透彻的圣经学者。无论在讲坛上还是在讲台上,他总是一位才华横溢、引人入胜的演讲者。他性情和蔼可亲,幽默感十足是他最显著的特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凭借想象力描绘出一幅幅画面。他能用生动的描述震撼听众,并用他所启发的思想激励他人。

他的旋律在每一个文明国家都广为传唱,他的许多赞美诗也被翻译成外语。虽然他一生致力于传播福音,并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但音乐和赞美诗学也是他最喜爱的研究领域,但始终只是他的副业,一种消遣。

1880年,他休息了四年,访问了欧洲。1885年,他感到需要更多休息,便辞去了普兰菲尔德的牧师职务,前往美国南部和西部,还在墨西哥待了一段时间。他回来后,健康状况大有好转,并再次回到普兰菲尔德工作。

威廉·B·布拉德伯里去世后,继承其出版事业的比格洛与梅恩公司(Biglow & Main)选择洛瑞博士担任主日学教材《璀璨宝石》(Bright Jewels)的编辑,该书大获成功。随后,W·多恩博士与他合作出版了主日学诗歌本《纯金》(Pure Gold),销量超过百万册。之后,又出版了《王冠》(Royal Diadem)《喜讯》(Welcome Tidings)、 《最闪亮的和最好的》(Brightest and Best)、 《欢欣的副歌》 (Glad Refrain)《金子般美好》(Good as Gold)、 《欢乐颂》 (Joyful Lays)《歌泉》(Fountain of Song ) 、《光明阵列》(Bright Array)《圣殿颂歌》(Temple Anthems)以及其他多部作品。这些书籍的高质量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圣歌事业的发展。

当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着音乐编辑的重任时,便开始认真钻研音乐,并努力寻找最优秀的音乐教科书和关于最高音乐创作形式的著作。他拥有全国最优秀的音乐图书馆之一,馆内收藏了大量关于音乐声音哲学和科学的著作。此外,他还收藏了一些拥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音乐作品。

几年前,他热衷的一项工作是尝试将音乐简化为数学基础。基于中央C音每秒振动256次的已知事实,他编制了一个音阶,并开始运用三分律。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反复的实验,他最终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

一位记者曾问他作曲的方法是什么——“你是歌词配合音乐,还是音乐配合歌词?”他回答说:“我没有方法。有时音乐来了,歌词也随之而来,不知不觉地与旋律契合。我观察自己的情绪,当任何美好的灵感闪现时,无论是歌词还是音乐,无论我在哪里,在家还是在街上,我都会记下来。我常常把报纸的空白处或信封的背面当作笔记本。我觉得我的大脑就像一台旋转的机器,因为音乐一直在它里面流淌。我不会在乐器的琴键上挑选我的音乐。我写的几乎所有赞美诗,曲调都是在纸上完成的,之后才在管风琴上演奏。赞美诗的歌词和音乐经常是同时创作的。”

医生常说,他认为《哭泣救不了我》是他写过的最优秀、最具福音精神的赞美诗。以下是他一些最受欢迎、最甜美的福音歌曲:《我们聚集在河边吗?》、《为耶稣再工作一天》、《我的流浪男孩今夜在哪里?》、《我每时每刻都需要你》、《我生命中的错误》、《我怎能停止歌唱?》、《我的救主一路引领我》、《救主,你垂死的爱》、《我们向锡安进军》等等。《我们聚集在河边吗?》或许毫无疑问是他所有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洛瑞先生对此评论道:“它是铜管乐队的音乐,带有进行曲的韵律,因此很受欢迎,尽管我个人并不怎么喜欢它。”然而,他告诉我们,有好几次,他都被这首赞美诗深深地感动了,“有一次,我从哈里斯堡去刘易斯堡,坐进了一辆坐满了半醉的伐木工人的车里。突然,其中一个人唱起了《我们在河边相聚吗?》,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这首歌,狂野而喧闹地重复着副歌。当时我听着那些歌手唱歌,并没有怎么想过音乐本身,但我确实认为,也许这首赞美诗的精神,这些轻率的歌词,可能会以某种方式留存下来,并被带到那些漫不经心的人的生活中,最终将他们提升到实现我在赞美诗中表达的希望的境界。”在罗伯特·雷克斯百年纪念活动期间,人们对这首赞美诗的欣赏有所不同。当时我在伦敦,去老贝利街参加聚会,拜访一些世界上最著名的主日学工作者。他们来自欧洲、亚洲和美洲。我独自坐在后座。在用各种语言发表完几场致辞后,我正准备离开,会议主席宣布《我们相约河边吗?》的作者也出席了,并点名请我上台。当我走上讲台时,男人们鼓掌,女人们挥舞着手帕。这是对这首赞美诗的致敬;但当它结束时,我感到,毕竟,我或许为这个世界做了一些小小的善事,当上帝召唤我时,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愿意去死。” 1865年,在布鲁克林的儿童节,超过四万人唱响了这首歌。

虽然劳瑞博士曾说:“我宁愿向一群充满欣赏和接受的会众宣讲福音,也不愿写一首赞美诗。”然而,尽管他有这样的偏好,他的赞美诗却源源不断地流传下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道并安慰着成千上万的灵魂,让他们表达出对上帝赐予人类的仁慈的最深切的赞美和感激之情。他内心深处的思绪,如今已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情感的一部分。我们都欠他的。

罗伯特·劳瑞牧师,神学博士,于1899年11月25日在堪萨斯城普莱恩菲尔德的家中逝世。他虽逝,却依然健在,他的福音歌曲布道至今仍被人们传唱,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劳瑞博士是一位伟大而善良的人,他的一生意义非凡,足以跻身世界最伟大的福音歌曲和赞美诗作家之列。

——福音歌曲和赞美诗作者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