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  (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一)

播放和下载

合唱 (全首)
四声 下载
女高 下载
女低 下载
男高 下载
男低 下载
伴奏
四声 下载
女高 下载
女低 下载
男高 下载
男低 下载

本首圣诗由网上圣诗班(环球)录音

歌谱: 1. 四声部简谱        2.四声五线谱

简介(一)      来源:《赞美诗(新编)史话》

平安夜歌   
Silent night,Holy night

经文:“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 (路2:14)。

       《平安夜歌》可以说是历来人们在圣诞节最常唱颂和广播的一首名歌。词作者是一位天主教的神父莫尔 (J.Mohr,1792一1848)。他出生于今奥地利的萨尔斯伯格,年轻时在该地主教座堂参加唱诗班 (这座教堂就是德国音乐家莫扎特曾经工作过的教堂) 。1815年晋升为司铎(神父),1817年到奥本多夫的圣尼古拉斯教堂作助理司铎。

1818年圣诞前夕,年方26岁的青年神父莫尔陪同圣尼古拉斯教堂几位信徒来堂表演圣诞剧,不巧教堂的风琴坏了,正在修理,只好改到一位信徒家里演出,莫尔看了之后很受感动。散会后他漫步到阿尔卑斯山麓,遥望自己的小村庄,夜静月明,面对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山色优美,星光闪烁,于是他准备自己的心,以迎接一年一度的圣诞佳节。 “平安夜,圣善夜”这首诗句就印在他的脑海中,半夜回家就把它记录下来,与成了这首不朽的诗歌,圣诞节清晨就把歌词交给了他的朋友—该堂的琴师格吕伯 (F.Grüber,1787一1863),请他谱曲。格吕伯当时年 31岁,读完这首诗后,当即拿起笔来谱下这首至今仍流行不衰的 《STILLE NACHT》 (德文,意“平安夜”).当天晚上他们二人就在堂里首次献唱。因为风琴还没有修好,格吕伯就以吉他伴奏。他俩的二重唱深深感动了会众,有的人甚至流泪倾听。

圣诞节过后,这首颂歌放在格吕伯的书桌上,几乎被忘记了。直到 1819 年,莫尔神父请了山下齐勒阿谷 (Zillerthal)的毛拉赫尔(Mauracher)来此小教堂修理风琴,风琴修好后,毛拉赫尔请格吕伯试奏一下,格吕伯就以他去年谱成的《平安夜,圣善夜》来试奏,毛拉赫尔发现这首歌很好听,就抄了下来,带回到齐勒阿谷他的教堂。

齐勒阿谷教堂中有一组施特拉塞尔 (Strasser)四姊妹合唱小组一实际上是三姊妹和她们的一个小弟弟组成的合唱小组。她们是缝制手套的工人,同时又是一个美妙的合唱小组。1819年她们在齐勒阿谷教堂中演唱这首《平安夜》,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久,这首美丽的圣诞颂歌又传布到德国各处,逐渐遍及欧洲,又传到美洲,现在已被译成90多种文字。这首乐曲的名称一直沿用《平安夜 (STILLE NACHT)》。

1864年在柏林的皇家教堂中,唱诗班献唱了这首圣诗。当时德皇腓得烈四世在座,他听后深受感动,并且下令今后在庆祝圣诞节的活动时,都要唱这首圣诞颂歌。此后,这首《平安夜》不知感动了多少基督徒以虔诚的心,来迎接救世主的涎生。

1899年莫尔所服务的这座礼拜堂被洪水冲毁,几经努力,重建后的新堂特在堂内竖立莫尔铜像一尊,并有格吕伯站着演奏吉他的石像,以此纪念。

简介(二):     (来源:《古今圣诗漫谈》)

平安夜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

圣诞诗歌很多,但有二首是每年必唱的,否则缺少喜乐、和平、恬静的气氛。这二首歌是「平安夜」与「乐哉主临 」(Joy to the World!)。

莫尔(Joseph Mohr, 1792-1848)出生奥地利萨尔斯堡,童年时是一个活泼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1815年受封为罗马天主教神父。1818年圣诞节前夕,在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座新建的小教堂。 新到任的莫尔独坐在教堂内,想到圣诞节来临,教堂的风琴却坏了,不能在午夜弥撒时,演奏原定的圣诞音乐,因此他必需写下合适的诗歌作庆典之用。 那天下午,他跋踄山谷探访一个工人家庭,他们新生一婴孩,看到他们贫穷的家境,使他联想到救主的诞生。 深夜他疲惫地独坐在教堂,远眺窗外,白雪皑皑晖映山壁,从悠静的夜景中,他似乎看到当年救主降世的情景,于是他振笔疾书写下了「平安夜」。 翌晨,莫尔就兴冲冲地去找他的好友格罗伯(Franz X. Gruber 1787-1863)。他是当地小学的校长,也是教堂的风琴师。 格罗伯看了诗后,不禁欢呼:「这正是我们一直想要的圣诞诗,愿我们的 神受赞美!」 立刻他脑中涌出了一个美妙的旋律来配合这诗,他们兴奋地练习着,格罗伯用吉他来伴奏,当晚他们的合唱深深地感动了会众。

数月后,邻村的乐师前来修理风琴,修毕请格罗伯试音,格罗伯就奏「平安夜」,乐师为美妙的音乐感动,央求格罗伯给他一份抄本。 他带回家乡后,把它当作民谣教孩童们唱。 在那村中有一个做手套的商人,他有四个女儿都具有优美的歌喉,常随她们父亲销售手套四处演唱,渐成名为史氏四重唱(Strasser Quartet)。 有一次她们被邀请至德王御前献唱,德王腓烈第四听到「平安夜」后,大受感动,他命令全国,今后庆祝圣诞时,都要把「平安夜」放在第一首;他又想找作者,但无人知晓,于是他派宫廷诗班长查访。 诗班长到各地图书馆查考,并向音乐家探询,经年累月都不得要领。 多年后,有一天诗班长路过萨尔斯堡时,听到一只鹦鹉在唱「平安夜」,觉得奇怪,后来想到附近有一座小教堂,鹦鹉该是从那儿听到学会的,于是追踪而去,找到了格罗伯,但此时莫尔业已逝世。

简介(三):     (来源:《岁首到年终》)

平安夜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Joseph Mohr, 1792–1848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路 2:14)

在圣诞季节,到处洋溢「平安夜」的弦律,令人心中充满温暖。人生在世,不断追求的,乃是平安。「平安二字值千金」「平安是福」,这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口头语。事实上,世人愈羡慕和愈追求平安,愈足以证明世界上缺乏平安。耶稣呼召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到祂那里,就可以得享安息。祂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最宝贵的是平安。主耶稣是「和平的君」(赛 9:6)。如果我们接纳祂在我们心中,我们就会得着平安喜乐。如果全世界都接纳祂作王,世界就不再有战争,而得享太平。

这首举世闻名的「平安夜」之作者 Joseph Mohr 1792 年生于澳大利亚的 Salzburg。儿童时期为一活泼的合唱团员。 1815 年受封为罗马天主教神父。 1818 年当他在新建的 St. Nicholas(在 Tyrol)教堂担任圣职时,此诗诞生了。

Mohr 神父与一位名为 Franz Gruber 的学校校长兼教会的风琴师,常感叹缺乏优美的圣诞诗歌,此意念常挂在心头。直到有一次,被告之该教堂的风琴坏了待修,他才下决心要自己写诗,希望赶上圣诞夜的弥撒之用。当他完成歌词后,交与 Franz Gruber 过目,没想到 Franz 立刻呼叫起来说:「终于找到了,神必受赞美!」并且为之谱曲。适时赶上圣诞夜,两人合唱,由 Franz 以吉他伴奏,会众深受感动,此诗于是流传至全世界。

1839 年此诗第一次传至美国,系由 Tyrolean Singers 演唱所介绍出来的。不久,即由圣公会的 John F. Yong 牧师译为英文。

1 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静享天赐安眠,静享天赐安眠。

2 平安夜,圣善夜,牧羊人,在旷野,忽然看见了天上光华,
听见天军唱哈利路亚;救主今降生!救主今降生!

3平安夜,圣善夜,神子爱,光皎洁,救赎宏恩的黎明来到,
圣容发出来荣光普照,耶稣我主降生,耶稣我主降生。

*世人之请安,是形式上的问候,只有神赐的平安才是真正确实的福祉。──约翰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