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乐与现代音乐文化省思

摇翻贝多芬?——圣乐与现代音乐文化省思
朱 贵 金

【内容概要】基督教音乐深受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但现代音乐文化中有些是与基督教的神学与福音的本质相悖的,因此当代教会必须深入省思基督教的圣乐的路向。基督教的圣乐必须与神学结合,反映福音的本质,牧养信徒的属灵生命,这是当今基督教的圣乐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必须具备的特质。

一、基督教音乐文化的本质

奥古斯丁曾说:“上帝是绝对的美,是一切美善事物的来源和原则。”这与圣经雅各书1:17所说“一切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正相吻合。传统的基督教音乐一直走在世俗音乐文化的前面,起着主导和引领世界文化的作用。例如圭多唱名法记谱法和记谱法的发明,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正如文字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一样,意义深远。

 基督教的崇拜及各种教会功能,都是借着文化模式运作的。例如,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崇拜是用中文,甚至不同地方也有用自己语言进行崇拜,有上海话的崇拜,温州话的崇拜,闽南话的崇拜,广东话的崇拜等等。但我们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是一直在不断变化的,而基督教的真理及福音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基督教必须留意我们周围的文化都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我们的信仰及崇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然基督教就会慢慢被世界上一些不良的文化影响,使福音变质,甚至失去基督教存在于世界的价值及意义。

人类注定会生活在特定的文化好环境中,但各地方的文化都有差异,反映的价值观也不相同;音乐是人创造的,但人是上帝创造的。音乐应该体现文化,文化自然也会包括音乐,但音乐最终的本源来自于上帝,是上帝赐给人的最美好的礼物。所以基督教的音乐本身应该体现上帝的属性,上帝的属性就是“爱”、“公义”、“圣洁”、“光明”。但世俗音乐所体现的,往往是强烈的自我感受,甚至纯粹是寻求感官听觉视觉的刺激。

二、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

现代的中国教会受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是可见的是不容否认的。现代文化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反传统。流行音乐作为文化的先导,反传统的意味也特别浓,特别是摇滚乐。他们反对布尔乔亚式的传统音乐结构模式,反对学院派艺术家的权威,强调人人都是艺术家,因此,流行文化特别强调自我的感觉。例如恰克.贝 瑞 (Chrck Berry)1956 年 代 的 摇 滚 歌 曲 《 摇 翻 贝 多 芬 》 (Roll Over Beethoven)。其中一段歌词是:

You know my temperature’s risin’
你知道我的体温在升高
And the jukebox’s blowin’ a fuse
点唱机的保险丝在短线
My hearts beatin’ rhythm
我心脏在打着节拍
And my soul keeps singing the blues
我的灵魂在唱着蓝调
Roll over Beethoven
摇翻贝多芬
And tell Tchaikovsky the news
跟柴可夫斯基来点新花样

贝多芬代表着传统音乐模式,需坐在音乐厅里,用专注的心,专门的时间,来进入音乐的艺术,领会其中的含义。贝多芬音乐代表着当时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虽然人生充满坎坷磨难,但他的音乐里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奋斗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摇滚乐却总是与商业、广告、传媒、电影等联系在一起,强调不用专门的时间,刻意的聆听,在不经意间领受信息,适合年轻人的现代消费观念。从微信的发展看,现代真可谓“微时代”,人们没有时间看长篇大论,没有时间听完整的音乐会,没有时间终日坐下思考问题。摇滚乐代表着反传统,适合现代的“微文化”。赛门.佛瑞兹(Simon Frith)曾说过:“青年文化的真相是,年轻人把对工作、家庭和未来的不安,换成了空闲时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权利,只好用玩逸的态度答辩人生,在休闲上搞怪”。

    摇滚乐(Rock and Roll)作为外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对基督教的影响是巨大的,据一位美国牧师Jeff Godwin研究发现,摇滚乐与撒旦教关系密切,撒旦在流行歌曲中隐藏着两种潜意识洗脑方法,一种是“潜意识隐藏法”(Subliminal),就是越过人正常意识(Consciousness)的防卫,去破坏人的下意识(Subconscious)及潜意识(Unconscious),方法就是利用吵闹的音乐声、歌声、叫声,去掩盖另一种歌词,所以人在听摇滚乐的同时,可能会同时接收了撒旦放置在音乐背后的另一种声音或者信息,而他自己还不知道。第二种叫做“反向掩盖法”(Backward Masking),就是利用录音技术,把一些歌词及信息以倒转的方式,隐藏在音乐里面,在正常播放的时候,这些歌词及信息会通过人的潜意识进入人的大脑里面,从而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包括人的行为以及性格。

现代的年轻人喜欢反传统,崇尚非主流文化,例如Lady Gaga就是很多年轻人的明星,但她的服装及打扮处处可见撒旦教的符号与象征,代表撒旦的符号有山羊、666、倒十字架、倒五角星等,嘎嘎的音乐有的歌词也会引诱少女们对性的开放。她即将在2013年11月发行的专辑《流行艺术》中有一首“光环背后”,有句歌词是“I hear you screaming is it because of pleasure or toil我听到你的尖叫声可能是因为愉悦或劳累;Dance, sex, art, POP舞蹈,性,艺术,流行”。这些都反映出现代年轻人所追求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现代许多年轻人喜欢穿印有骷髅的体恤衫,做着撒旦教徒才用的手势,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深受撒旦教的文化侵害。甚至连有些基督徒都分辨不清,买了些倒十字及倒五角星来装饰教堂的圣诞树,却不知道那是撒旦教的符号。

与摇滚乐风格不同的是新世纪音乐(New Age Music),新世纪音乐是依附于新世纪运动而产生的,新世纪运动所主张的,就是类似于泛神论的思想,崇尚神秘主义思想,反对理性和逻辑,追求超自然范畴的神秘感觉,主张发挥人性中隐藏的潜能,这些思想在现代的文化、广告、音乐、运动中都有体现。新世纪运动否定神的救赎功效,认为人不需要救赎,人可以通过自我操练实行自我救赎,以至于最后可以发现:“哦,我不仅仅是人,我是神,我是小上帝。”这种思想与基督教的救赎论是背道而驰的,但这种新世纪运动的思想在现今的各个文化领域都极为盛行。与新世纪运动相应的音乐就是新世纪音乐,主要为人提供一种冥想及自我修炼的音乐环境,用极为静谧缓慢的音乐形式,帮助人实现自我超越与救赎。例如在1994年成立的“神秘园”Secret Garden,就是一支著名的新世纪音乐风格的乐队,由两位音乐家罗尔夫. 劳弗兰(Rolf Lovland)和菲奥诺拉.莎莉(FionnualaSherry)组成。相信你一定听过《神秘园》的CD唱片,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夜曲》(Nocturne ):

Now let the day,Just slip away,So the dark night may watch over you,Velvet blue,Silent true,It embraces your heart and your soul,Nocturne。
“现在就让白昼悄悄的溜走,让黑夜看顾着你,如丝般的蔚蓝,安静又真实,让它拥抱你的心你的灵魂,这是夜曲,这是夜曲。”

用罗尔夫. 劳弗兰自己的话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每当痛苦失望或消沉时,就需要抒缓情绪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慰,这块藏在每个人内心的土地,就是“神秘园”。这音乐听起来是那么优美静谧,以至于有些神学生都拿来为自己的圣剧配乐,但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新世纪运动的思想及音乐其实是与基督教的福音本质相悖的。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而新世纪音乐强调的是人能够自我救赎,不需要上帝的拯救,这样就等于否定了基督的救恩,基督道成肉身以及钉十字架都变成了没有意义。所以教会在使用音乐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三、当代基督教圣乐路向

 以上列举的只是两个比较典型的世俗音乐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的例子,除此之外,形形色色的世俗文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当今基督教产生影响,音乐领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当代教会音乐(Church Music)有些专门的创作团队是大家熟悉的,如“敬拜赞美”的敬拜方式,就比较注重自我的内在感觉。天韵之歌则注重宣教,适合用在布道的聚会中。赞美之泉,新心音乐,王子音乐,以及一些见证诗歌,都是原创的教会音乐,这些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旋律比较现代,很受年轻人喜欢与推崇。但笔者个人觉得,这些音乐由于风格太接近现代流行音乐,有时如果不留意歌词,就不知道那也是教会音乐,这些诗歌歌词趋于简单易懂,但多少欠缺了些神学的深度及艺术之美。小敏的诗歌是在中国广泛流行的,对当今许多基督徒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小敏诗歌的音乐性及神学的严谨性不够,这是必须要承认的,在当今中国教会如此缺乏圣乐人才的今天,小敏的诗歌确实填补的教会创作空白和信徒的需要,但我认为不是当今教会所需要的最好的圣乐。

笔者比较反对的,就是用世俗音乐曲调改编的所谓“圣乐”,如电影《小花》的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被改编成了“玛利亚寻主泪双流”,《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被改成了“世上只有耶稣好”,《白毛女》里面的“北方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年来到。”被改成了“耶稣那个基督,今日那个降生,降生在伯利恒,马槽安身。”这些音乐都有原来的旋律和歌词,并且旋律和歌词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有的歌甚至连演唱者都与这首歌紧紧捆绑在一起了。但是,就是有些基督徒喜欢这些音乐,硬生生将这些音乐的旋律与歌词剥离,填上基督教的歌词,然后在教会里大唱特唱。这些所谓的“圣乐”实际上严重损害了“基督教是音乐的宗教”的形象,给人感觉像捡世俗文化破烂的乞丐一样,这种抛弃传统,屈就现代流行文化(有的是低俗的文化)的做法实在令人担忧和难以忍受。

台湾神学家周联华曾写过一篇文章,“让圣乐保持它的‘圣’吧”,强调基督教必须坚持保持圣乐的神圣性;谢林芳兰也写过一篇文章,“不要用低俗的音乐搅扰上帝的耳朵”,表示了她对当今教会圣乐路向的担忧。他们的担心也是我对当今教会圣乐的担忧,面对这样的教会圣乐现状,我们该有怎样的思考与装备,如何面对文化的改变所带给基督教音乐的挑战,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圣乐与神学结合:丹麦神学家祁克果说过:“崇拜如同一台戏剧,所有人都是演员,观众只有一位,就是上帝。”崇拜里面的音乐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祁克果的话给我们提供了很强的神学依据。当今教会崇拜中有些崇拜观念是有偏差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诗班的人总是把自己当做演员,把会众当做观众,像在音乐厅的观念一样。教会的崇拜与礼仪必须根据基督事件与礼仪年进行,使教会的崇拜与圣乐更具体的表达神学,建立更严谨并符合上帝心意的教会崇拜生活。

 第二,圣乐应反映福音的本质:如赞美诗75首《普世欢腾歌》,韩德尔用了下行音阶表示“普世欢腾救主下降”,再用上行音阶表示“大地接他君王”;在中世纪,音乐家常以大三和弦及三个三连音代表上帝的三位一体等。音乐作为一种超越的语言,在崇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会音乐必须根据礼仪及神学的需要,设计和编排崇拜程序及其中的圣乐,使音乐反映神学与福音的本质。特别注意的是,崇拜是“以神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因此所选择的音乐不是以“是不是我喜欢的音乐”为标准,而应该是“是不是神喜欢的音乐,是不是反映福音的本质”为标准。

第三,圣乐牧养信徒的灵命:崇拜中的音乐,特别是会众唱诗部分,有三方面的功效;首先是传递神学及教义,其次是实现圣徒相通,最后是牧养信徒灵命。在崇拜的同时,信徒会不知不觉在音乐中领受教义,与周围的圣徒相通,甚至与历代唱着同样圣诗离世的圣徒相通,自己的属灵生命也得到牧养而成长。当然,在崇拜之外的其他场合使用的教会音乐同样也有这些功用,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所使用的音乐也不相同。例如,婚礼的音乐,临终关怀的音乐,及丧礼中的音乐,都有这些功用。

    总之,基督教的圣乐必须与神学结合,反映福音的本质,牧养信徒的属灵生命,这是当今基督教的圣乐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必须具备的特质。